魏强课题组
综合简介
魏强课题组通过30年努力,特别是通过主持多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课题、子课题,首次系统建立了规范化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体系。针对国内外艾滋病动物模型研究处于资源分割、技术分散、低水平重复的状态,以及动物模型应用中存在标准不统一、稳定性差以及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课题组以艾滋病模型密切相关的病毒毒株、感染途径、感染方式、易感动物、检测标准及评价体系等六大方面为突破口,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具体包括:选择收集、制备和鉴定大批次、标准化的猴、人/猴(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分析比较不同感染途径,创新感染方式,筛选遗传背景清晰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完善模型指标标准,规范模型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模型应用,形成全面的涵盖技术、人才、应用的艾滋病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体系。
首次储备了SIV和不同亚型env来源的SHIV毒株及假病毒质粒46种,HIV敏感细胞18种,系统、规范地建立了不同毒株、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动物模型15种,其中3种为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艾滋病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使用的病毒涵盖了SIV和不同亚型env来源的SHIV毒株,具有不同受体嗜性,而且使用了不同感染途径,包括静脉(模拟吸毒方式)、直肠(模拟同性性行为)和阴道(模拟异性性行为),构建的模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模拟性及较强实用性。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比性,因此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本课题组在Immunity、PLoS Pathog、J Virol、AIDS等本领域经典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评价了我国绝大多数的艾滋病疫苗和药物,是我国艾滋病疫苗和药物体内评价的关键平台。《艾滋病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重点参与《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获得北京市、教育部、学会多次奖项,为我国艾滋病基础及应用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方向
艾滋病的致病机制和抗感染免疫研究。
1.艾滋病动物模型创制、应用及致病机制研究;2.病原感染宿主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细胞凋亡机制及信号通路研究;
3.宿主免疫与HIV/SIV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疾病进程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
课题组成员: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人,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技师1人,其他技术人员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直博生1人。
组长:
魏强,男,比较医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艾滋病灵长类动物模型构建以及艾滋病发病机制和疫苗评价工作。成功建立中国恒河猴的SIV和SHIV病毒动物模型,确定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的实验指标。人类重大新发传染病的动物模型建立及实验比较研究以及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的实验指标研究。2002-2003年,主持国家基础重点专项《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标准与体系的研究》和国家基础平台重点项目《实验动物质量标准保障体系的研究》课题。2003年分别获得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和人事部回国人员择优项目资助。2004年重点参加实验动物所2项《SARS实验动物筛选/模型的建立》863研究课题,任副组长。在美国NIH合作项目《A Nove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Lung Pathogenesis of SARS》课题中和NIH资助的全球性艾滋病防治项目(CIPRA)CORE-D课题中任Co-PI。任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力和传播途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技术负责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参与承担重大专项课题6项。
薛婧,女,博士,病原生物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艾滋病及新发重大传染病比较医学研究、动物模型创制及应用研究,研究领域为艾滋病及新发重大传染病的致病机制和抗感染免疫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承担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院校创新工程1项。近三年,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总影响因子148.55,平均影响因子7.82,以第一或通讯作者的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包括一区4篇,包括Science、Sci Transl Med、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PloS Pathog,二区9篇,包括J Virol、FEBS J、Front Microbiol、Hum Gene Ther等,三区1篇。主编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比较传染病学-病毒性疾病》专著,参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防范和管理》。获ICLAS-ILAS国际青年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兼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两刊通讯编委等学术职务。
组员: | ||
|
||
丛喆 副主任技师 |
||
陈霆 主管技师 |
卢秋翰 技师 |
陆佳涵 技师 |
李国萃 研究生 |
罗嘉惠 研究生 |
田龙 研究生 |
童玲 研究生 |
张京京 研究生 |
张丽丽 研究生 |
联系方式:010-67776049
主要研究成果: